威莱仕(深圳)科技有限公司

行业动态

兼具吹气与吸气功能的气动工具是怎样的?

2025/9/4 16:13:5960次浏览

兼具吹气与吸气功能的气动工具的详细介绍及实际应用示例:气道:高压气体入口(后端连接气源),内部产生高速气流(利用伯努利效应)。流道:前端连接吸盘,后端连通气道中部(非直接连通排气端)

兼具吹气与吸气功能的气动工具的详细介绍及实际应用示例:


一、核心结构设计

1. 气流系统(核心创新)

  • 气道:高压气体入口(后端连接气源),内部产生高速气流(利用伯努利效应)。

  • 流道:前端连接吸盘,后端连通气道中部(非直接连通排气端)。

  • 排气通道

    • 包含导流孔、环形气室和排气道(权利要求1);

    • 连通气道前端,用于气体排放(图2)。

  • 三路协同:通过控制排气通道的启闭,切换吹气/吸气功能(图3)。

2. 关键组件

  • 阀体

    • 内置气道和导流孔(图4);

    • 与本体容置空间壁面形成环形气室(气流中转站)。

  • 端件

    • 前端设流道入口(通道46),后端通过连通孔连接环形容室(图3);

    • 与阀体间形成环形容室,整合流道气流(权利要求8)。

  • 吸盘

    • 锥形盘体 + 挠性盘身(橡胶/硅胶),中心设贯通孔道(图5);

    • 可替换设计:直管/弯管吸盘(图7)、多尺寸吸盘(图8-10)。

  • 控制机构(扳机式):

    • 阀件:封闭/开放排气道;

    • 弹性元件:默认保持排气通道开启(吸气模式);

    • 扳机:按压时关闭排气道,切换至吹气模式(图3)。


二、工作原理

1. 吸气模式(取物)

  • 状态:不按压扳机(排气通道开放)。

  • 气流路径
    气源→气道→导流孔→环形气室→排气道→排出(图5)。

  • 物理效应

    示例:吸取金属零件(可达数公斤重),尤其适合危险环境(如模具取件)。

    • 气道内高速气流→低压区(伯努利定律);

    • 流道气体被吸入气道→吸盘孔道产生负压→吸附物体(图5)。

2. 吹气模式(除尘)

  • 状态:按压扳机(关闭排气道)。

  • 气流路径
    气源→气道→导接孔→环形容室→流道→吸盘孔道→高速喷出(图6)。

  • 效果

    示例:清理机床切屑或电子元件粉尘(气流强度可调)。

    • 气流集中向前喷射→吹除碎屑/灰尘(替代传统吹尘枪)。


三、技术优势

  1. 功能整合

    • 单一工具实现吹尘+吸取,无需切换设备(背景技术痛点)。

  2. 安全可靠

    • 纯气动结构(无电力),适用于油污/潮湿环境(如汽车维修车间)。

  3. 操作便捷

    • 仅需按压/释放扳机即可切换模式(权利要求4)。

  4. 模块化设计

    • 吸盘可快速更换(直管、弯管、多尺寸适配场景,图7-10)。


四、实际应用示例

场景1:电子装配线

  • 需求:精密元件取放 + 电路板清洁。

  • 操作

    1. 吸气模式:吸取微型电容(避免手部静电损坏);

    2. 吹气模式:吹除焊渣(图6)。

  • 工具配置:小型吸盘(图10)+ 短管体(避免干涉)。

场景2:汽车制造车间

  • 需求:发动机零件安装 + 清洁油污。

  • 操作

    1. 吸气模式:吸附螺栓放入狭小空间(弯管吸盘,图7);

    2. 吹气模式:清理缸体缝隙油渍。

  • 工具配置:耐油材质吸盘(权利要求2)+ 高压气源。

场景3:模具作业

  • 需求:高温模具内取件 + 吹除残留塑料。

  • 操作

    1. 吸气模式:吸盘耐高温材质,取出注塑成品(图5);

    2. 吹气模式:清除模具分型面碎料。


五、创新点总结

传统工具缺陷本专利解决方案
吹尘枪与真空吸盘分离单工具集成双功能
电力驱动有漏电风险纯气动无触电隐患
切换设备耗时扳机一键切换(<1秒)
吸力/吹力不可调通过气源压力调节效能

核心价值:通过气流路径重构(权利要求9的流道位置设计)与机械式控制机构,实现工业场景的效率与安全性双提升


(图1:气动工具整体结构)

(图2:纵向剖面展示气道/流道/排气道布局)

(图5:吸气模式工作状态)

(图6:吹气模式工作状态)

(图7:弯管吸盘适应狭窄空间)

(图10:小型吸盘用于精密作业)


上一篇     ← “气动剪刀”,通过机械联动创新实…

下一篇    没有资料

返回

+More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加微信直接沟通

24小时服务电话( 刘‘S )18025163567

—— 加微信直接沟通